首页  >  业务通知  >  正文
校企合作:促进职校与企业共赢的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
分享到:

柳叶b-01.jpg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如何推动就业创业发展,实现人力资源精准匹配,是国家一直强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为释放各类市场主体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给能力,政府持续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广东省为例,据统计,2020 年全省登记求职和要求提供流动服务达5990万人次,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 2592 万人次。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提高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匹配度,降低了劳动者就业的等待期。如今,广东省79.6%的用人单位、82.5%的求职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招聘、求职、流动,而战略性新型企业招聘、高端人才求职及流动由市场配置的比例更高达 90%以上。由此可见,在高层次人才的精准匹配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数据”下人力资源行业的宏观转变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社会上的大部分行业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局。在这个变局之中,能够影响所有行业的人力资源行业,也同样在时代的洗礼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把人才和企业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自己去对接的这种中介模式的招聘会已经不盛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报纸招聘也已经没落;招聘网站蓬勃兴起,各大招聘网站能实现人才信息和招聘信息的实时更新,以秒计算;一些网站能实现求职者和企业实时沟通,进行双方需求的互动,实现快速的对接匹配……

在2021年7月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生态十年变迁白皮书》中,将近年来互联网为人力资源行业带来的宏观变化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

2011年:移动互联网崛起,招聘社交化;

2013年:大数据时代到来,招聘数据化;

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AI 招聘时代开启;

2019 年:5G 商用元年,以“视频招聘”为代表的招聘体验革命。

不难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力资源行业的形态。而人工智能和 5G 技术的发展,更是催生了视频面试为代表的一大变革,再次丰富了 HR 的招聘形态。但不管人力资源行业形态怎么变化,终究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如何为企业与个人实现更精准的匹配,是这个行业始终围绕的核心问题。


柳叶b-02.jpg



二、市场竞争催化的微观招聘模式

核心问题存在的前提下,招聘模式的变化也只是从纸媒、人才市场到互联网的转换。过去人们从地方报纸、杂志的招聘栏目,又或是通过大型招聘会、人才市场找工作,这个时期的转换成就了在58同城、赶集、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甚至是中华英才等网站投递简历。近年来也有出现“直聊”、“内部猎头”等方式,但其模式也并没有脱离传统。

比如“微招聘”,就是通过利用微博传播的优势,由粉丝量较多的个人大V号发布岗位信息,通过粉丝转载,达到快速传播的效果。虽然利用粉丝的精准度,招聘信息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应聘者的质量依旧得不到保证。而这种方式与过去在销量较好的报刊杂志刊登、又或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张贴招聘信息并无区别,只是载体从公共变成个人,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社交媒体而已。

缺少新模式的出现,必然导致的就是行业“内卷”。如今的人力资源行业,囿于现有模式的局限,已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1、服务内容多元化

人力资源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形式日益多样化,包括求职招聘服务、职业指导服务、咨询顾问服务等等。

2、服务走向个性化

企业需求日益个性化,人力资源机构将更注重提供有针对性、差异性的产品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3、服务程度专业化

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的服务对象将开始分化,人力资源供应商的专业分工体系不断被细分,更加侧重于客户的需求。

4、竞争走向品牌化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越来越注重自身品牌打造,利用品牌效应为公司增值。


柳叶b-03.jpg


对人力资源服务商来说,行业新特征的出现,意味着市场逐渐饱和,竞争趋向白热化。而对企业来说,虽然能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但从获得与岗位要求精准匹配的人才这一目的来看,难度却是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基于这种现状,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开始被重视,招聘的新模式——校企合作由此成型。


三、校企合作的现状

根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排名前五位的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派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企业为教师提供培训岗位、企业与学校联合科技攻关,分别占78.72%、48.33%、44.39%、40.88%和39.48%。

同时,企业人员和教师选择企业与学校联合科技攻关的分别仅占39.37%和33.68%,说明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已不罕见,但从数据上看,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其中原因,主要是现代学徒制的普及程度不高。


柳叶b-04.jpg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社会对现代学徒制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分别占14.18%、35.49%、43.69%和6.64%,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现代学徒制比较陌生。


柳叶b-05.jpg


而在院校中,教师选择对现代学徒制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不太了解的、完全不了解的分别占62.82%、34.21%和2.97%。中职学生 上述三类情况分别占53.80%、38.83%和7.37%;高职学生上述三类情况分别占51.86%、40.90%和7.24%。这说明教师中仍有近4成的人不了解现代学徒制,而且高职学生比中职学生对现代学徒制更为陌生。

对现代学徒制了解的缺乏,使选择校企合作的企业占比不均。调查发现,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的企业,排前三位的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分别占78.18%、50.49%和34.64%,与私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比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比例略低。

除此之外,相关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合作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缺乏合作平台、学校缺乏主动性等,也是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校企合作的优势

目前校企合作处于初级阶段,意味着这一模式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一项“关于企业希望获得学校的服务和支持的项目”的调查中,从教师答题情况来看,排前三位的依次是用工优先、解决员工培训、专业技术支持,分别为65.83%、65.50%、61.11%。

而从企业人员答题情况来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用工优先、专业技术支持、解决员工培训,占比为64.91%、61.76%、57.68%。说明教师和企业人员关于校企合作中的供需对接比较充分。

立足供需基础,“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柳叶b-06.jpg


1、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学校兴办专业产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取得一定的报酬,这客观上也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目前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

3、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4、保障教学与需求无缝衔接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同时,学校也应针对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开发,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技术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柳叶b-07.jpg



五、校企合作的高质量落地

红海人力集团以深耕人力资源行业22年的丰富经验与资源沉淀为基石,以深度开拓校企合作、蓝领(技术工匠工种)用工为目的,打磨出红海直聘平台。

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引领,以线上招聘为手段,实现了求职者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向企业精准交付定制劳动力,向学校输送“已就业”生源,为“十四五”产研学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今年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招聘会、微信社群等招聘渠道,电话、视频等面试方式,火速开展招聘工作,与求职者通过无接触的方式进行交心谈心,职业规划的调整,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增强就业信心。


柳叶b-09.jpg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万福路137号、143号 电话:400-076-6663
版权所有:红海人力集团 © 2014 粤ICP备12053362号-5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8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