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6-6663

中国就业蓝皮书—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四)
2020-10-12|我的网站

1743057552167423.gif

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创新实践分析

(一)人力资本服务业“正式出道”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9年,人力资本服务业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点名的行业正式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第46项。这标志着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斌博士表示,中国正在经历从制造到服务的消费支出结构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结构转型。随着大众思维完成从单纯的劳动力到人才资本的转变,在“双创”热潮和用工成本上升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正迎来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张博士认为,这个新经济增长点在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从需求上看,要满足更好的生活质量,主要依托是服务,尤其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对人力资本服务业的鼓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力资本服务业作为行业的“新成员”正式出道,促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服务内容、服务产品上也随之转型升级。人力资本服务业服务的对象是人力资本,服务内容包括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的投资活动,人力资本形成之后的评估评测和交易,以及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的建设等。可见人力资本服务业的服务内容都是围绕如何更好地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和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兑付来展开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对现有的人才、服务、产品、营销、技术、商业模式、发展区域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在有必要、有可能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和重新定位。


(二)人力资源服务线上化的快速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人力资源服务是人和人之间的面对面服务,原来都是线下的服务。但伴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时代的到来,万物上云,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面临从“柔性需求”转向“刚性需求”的强势转型,每一个行业都在思考有没有可能把线下的消费场景搬到线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也不例外,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最初的手工作业演变到信息化服务,从传统的线下服务延伸到线上,近年来,又在加速进行数据化、平台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远程办公、在线培训、HRSaaS企业服务等正在加速普及和应用,这些技术运用将改变企业的就业结构、用工形式、用人观念等。探索线上化人力资源服务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保障,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

未来,开发和应用信息化系统将成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大多数传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正在主动进行线上服务实践,努力快速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在厘清自身业务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理性考虑逐步添加线上动作,为未来打造涵盖供需对接、业务洽谈、合同签订、资金支付、服务实施、服务评价、关系维护等的全方位线上服务流程奠定基础,形成线上服务闭环,最大程度减少线下服务的必要性。例如,通过视频会议与客户进行前期的业务洽谈以及工作汇报和关系维护;通过24小时在线客服,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和人事档案的查询、办理、变更等多项服务,遇到复杂问题再选择转接人工客服解答,减少驻场式服务。


(三)“共享员工”的背后:庞大的灵活用工市场正在崛起

近年来,以人力资本业务为代表的零工经济蓬勃发展,并且在互联网大环境的影响下,“灵活用工”渐渐成为众多行业的新型用工模式。受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大量现代服务机构关门,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冗余严重,员工成本压力激增,而与之相对,与疫情防护关联度较高的相关产业,例如口罩等防疫物品生产商、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则陷入员工短缺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餐饮行业与商超携手互助,探索“共享员工”模式。自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后,喔趣科技、欧孚科技相继推出“员工共享平台”,解决部分行业员工待岗导致企业负担加重的问题,运用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及时调配人员,帮助企业一站式解决灵活用工问题。四川红海、Knx、欢雀纷纷发起了“共享员工计划”,通过企业联手平衡用工资源。

“共享员工”需求的提前爆发,使“弹性用工、零工经济、灵活就业”等成为新热点、新趋势。“共享员工”被推到了“风口”,灵活用工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下,热度也不断上升。从2019年开始,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密集推出促进灵活用工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从战略层面推动灵活用工升级发展。《2019中国灵活用工及灵活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2025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高于23%;预测到2025年,国内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从此次“共享员工”意外出现并深受热捧来看,未来的市场规模将更加乐观。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灵活用工大潮的到来将给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带来一个重大变化。


(四)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化、专业化、灵活化人力资源服务

共享模式目前在国内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迅速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产品也日益多元化,滴滴出行、Airbnb等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为人力资源服务共享创造了可能性。“时代变了,观念也变了。”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郑兴山教授指出,价值观的多元化、自主意识强、喜好自由、厌恶约束等因素推动个体更愿意进入灵活用工方式的价值体系。客户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复杂化、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导致了市场边界的模糊性,也使得企业求贤若渴,但并不愿意养人。“技术进步也为灵活雇佣关系的实现提供支持。”

未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一个重点是打造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个体找项目,企业找人才,平台不仅为其提供对接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还可借助构建高效、专业和快速共享的互联网工作平台,短周期、细颗粒地撮合企业任务端需求和市场人才端供给,用方法搭配工具,为企业提供智能化、专业化、灵活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此点也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未来发展的“第二曲线”,可开拓的业务创新领域包括:辅助企业管理者开展任务分解,明确技能需求;辅助企业管理者开展任务过程管理,嵌入实时绩效控制策略;对接市场人才库;持续优化灵活雇员的用工体验;完善薪税结算系统等。